陜西省地質調查實驗中心順利完成安康市老縣等四幅1:5萬區(qū)域地質礦產調查分析測試任務
2018年11月29日,隨著最后一批檢測數(shù)據(jù)通過質控審核,由陜西省地質調查院實驗中心承擔的《陜西省安康市老縣等四幅1:5萬區(qū)域地質礦產調查》部分檢測任務順利完成。
對于省地質調查實驗中心來說,這項工作既是分析測試人員增強業(yè)務能力的攻堅戰(zhàn),也是實驗中心走向生產實踐的關鍵戰(zhàn)。這項任務能夠圓滿完成,得力于以下三點:
1 精心安排 互幫互助
0月22日,實驗中心化學分析測試研究所接到了任務通知:要求在一個月內完成大約20批,近1600件樣品的銀,砷,銻和汞的檢測。接到任務后,負責人立即召開會議,并根據(jù)相關測試指標要求、人員和儀器情況,成立光柵攝譜組和原子熒光組。其中光柵攝譜組負責銀的測定,原子熒光組負責砷,銻和汞的測定。
在一個月的工作時間里,實驗小組經歷了最初成立,崗位學習,補缺器皿,實踐操作,人員磨合,精準配合等各個階段,大家互幫互助,團結一心,最后實現(xiàn)了檢測流程的全掌握,成功達到了所有檢測人員和檢測技術“雙成熟”的目標。

原子熒光組正在稀釋樣品,測試樣品
2 攻堅克難 勇往直前
從接到任務的第一天開始,化學分析測試研究所的全體人員就進入了緊張的工作狀態(tài)。工作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在保證高質量的前提下,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測試任務。而恰在這一段時間里,全體人員還必須參加專業(yè)技術人員繼續(xù)教育學習和院組織的項目進展會議。為了順利完成任務,責任和壓力可想而知。在此情況下,換崗吃飯趕進度,周末加班保質量成為常態(tài)。同時為了解決儀器使用沖突等問題,分析測試人員采用換班手段,利用午間休息和下午下班后時間加班加點趕進度提效率。所有參與任務的人員沒有怨言,克服困難,創(chuàng)造條件,擼起袖子加油干。

光柵色譜儀組正在稱量樣品
3 踐行“工匠精神”
實驗工作流程長,步驟多,內容瑣碎,又必須嚴謹。為了做到數(shù)據(jù)準確、高效、溯源,就必須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重視分析工作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無論是樣品的稱量、制備、前處理,還是后期的人員測定,儀器運行以及整合報告,都必須做到準確、科學、有效。為此,每位分析人員既要熟悉分析方法、掌握相關技術規(guī)范,明確質量控制,又要在嚴格執(zhí)行操作規(guī)定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有效的、長期的工作行為規(guī)范。如同一位熟練工匠一般對待工作一絲不茍。通過此次任務,化學分析測試研究所全體人員對于“工匠精神”有了新的認識和堅守。

在1個月的時間里,最終光柵攝譜組完成了23批,共1840件樣品銀的測定,原子熒光組完成了20批共1600件樣品砷、銻和汞的測定。
此次項目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所有分析測試全體人員盡職盡責,全力以赴,精誠團結。此次檢測任務的順利完成有助于實驗中心的分析測試人員從方法驗證的初步階段向實戰(zhàn)和生產方面發(fā)展,同時也鍛煉了隊伍,提升了分析測試人員的檢驗能力和水平,更踐行了“工匠精神”,讓檢驗全程都有效可控,實現(xiàn)數(shù)據(jù)的準確、溯源。今后,陜西省地質調查實驗中心將會不斷增強檢測實力,實現(xiàn)技術突破,力爭降本增效,為省地質調查院的發(fā)展壯大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